依靠不同的光影類型來改變插圖給人的印象!運用陰影的技法

靠光影改變印象!運用陰影的技法

調整光源的類型和方向,就能改變作品給人的印象。藝術家Eridey將為大家解說能為物體帶來影響的各類光影。掌握關於陰影的知識,應用到插圖的繪製上吧!

 

 

因為有了光,所以我們能夠看見顏色和自己身邊的一切。

多虧光線的存在,讓我們可以辨識各種物體的形狀和大小。

今天我想要介紹幾個在製作作品時能改善光影詮釋方法的訣竅。

 

放置在桌上的圓球是一個很經典的範例,它能夠呈現光線和陰影之間基礎的相互作用。

 

 

 

明亮的區域

 

  • 直接光:面向光線的區域,也是物體上光線看來最明亮的部分。

 

 

  • 中間調:光線和陰影之間,開始變暗的位置。也被稱為物體的基礎色(flat color)。

 

 

 

陰暗的區域

 

  • 核心陰影:陰影的輪廓。如果觀察球體,能看見沿表面形成環狀的核心陰影。不論是直接光還是來自桌面的反射光都無法照射到這個部分,一般來說會是陰影最暗的區域。

 

  • 中間色:這是陰影最亮色和最暗色之間的中立區域。

 

  • 投影:光線照射到物體後因投影造成的陰影。它的形狀會配合光線的角度放大或縮小。

 

 

 

別忘記反射光!

 

光線因照射物體表面而改變方向時就會出現反射光。

因為任何表面都能反射光線,所以除了完全沒有光源的狀況之外,現實世界中不存在100%黑暗的陰影。

 

  • 亮點:這是來自光源的反射光。亮點的位置會依視角發生變化,如果移動視角,亮點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。雖然亮點的色調比直接光更明亮,但請不要忘記光的強度還是依物體材質而定,舉例來說,金屬上的亮點就會比木頭來得更亮。

 

 

  • 反射光:這種光線在帶有顏色的範例中比較容易理解。照射到桌面後反射的光線會改變方向,映射到球體上。

 

 

繪製時,必須以不同的亮度描繪出各種形狀來界定光和影。

把這些顏色想像成色階,就能輕鬆掌握各種灰階的明暗。

 

重要的是要妥當保持亮色和暗色之間的的平衡,設法呈現畫面的細節。

光和影會成對發生作用,光可以定義影,影可以定義光。

 

 

下方左側的圖像由於光線不足,所以色調非常陰暗,顏色之間非常類似,難以辨識細節,圖像看來比較平面。

右側則相反,因為光線太過強烈,所以圖像和背景融合在一起,不容易區別。

色調的變化非常微妙,就算是顏色最暗的部分也很明亮。

 

 

 

留意表面!

 

很多年輕的創作者會繪製「陰影效果」,這無法正確地呈現物體的份量。

 

舉例來說,在幫人類的臉部上色時,需要先理解剖學上的構造並進行觀察,如果以單純的幾何形狀(立方體、圓柱、球體等)建構臉部,光影就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
不需要想得太複雜,包括面對光線的部分、陰暗部分、受到其他面的反射光影響的部分等在內,只需要分別處理各種不同的面就可以了。

 

 

 

光線的傳播

 

光線無法穿透不透明的物體。

但如果要處理半透明或透明的物體,就必須面對這個課題。

只有一部分的光能透過半透明的材質。就像下方的葉片和手,根據穿透的光線強度,物體的顏色可能會看來更加飽和。

 

 

 

透明的物體則會有更多的光線透過,繪製起來比一般的東西更複雜,必須多加留意。

 

下圖以透明玻璃杯為例。

 

 

 

光的類型

 

太陽是自然光的源頭。可以通過整日的觀察看出太陽光強度、顏色、陰影等的變化。

來自人造光源(聚光燈、燈泡、手機畫面)的光線則較固定,可以控制光的方向、鮮豔度和顏色。

 

在下方的範例中以相同的圖像比較了各種光源,可以使用灰階模式確認顏色的數值。

 

 

另一種做法則是自由調整光的方向,製作獨特的構圖。

 

 

每個場景都能讓人看到不同的故事!

 

 

更上一層樓

 

傳統的繪畫媒材包含了墨水、石磨、木炭、水彩、壓克力、油彩等各種素材,這些畫具提供了不同的質感與色彩。

只要調整筆刷設定、材質、不透明度、筆劃等,就能以數位方式重現上述所有的傳統手法,另外也可以探索新的趨勢,嘗試各式各樣的加工方法。

 

雖然選項是無限的,但只要掌握基礎知識,技巧學習起來就非常簡單。

接下來你必須做的就是不斷地練習、練習,還有練習!

 

 

 

關於作者Eridey

希望這篇解說在你嘗試呈現光線、挑戰新的繪圖手法時能派上用場,成為有益的刺激。

如果對我的作品感興趣,歡迎點擊下方的連結,瀏覽我的SNS和作品集。

 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eri_duh
https://twitter.com/eri_duh
https://www.artstation.com/eridey

 

謝謝你讀到這邊!

 

想多認識概念藝術,或是概念藝術家呢?
前往了解吧!

概念藝術終極入門指南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Plurk
  • LINE
  • URL Copy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Plurk
  • LINE
  • URL Copy